華人的社會裡,父親擁有的權力很大,這這樣的氛圍下,家庭角色間的緊張該怎麼去改變呢?

某天友人A(男性,32歲),在家裡失控衝上前想打他爸,他著他爸的衣領,拳頭高高舉起,大聲吼叫: 你到底想要怎樣,把人罵成豬狗,到底是想怎樣?

情境說明:  友人爸喜歡熱鬧,在中秋節當天廣邀親朋好友(約60人)到家裡烤肉(這件事情到今年已經舉辦了5次了),烤肉前幾天,爸爸在家庭聊天室抱怨,沒有人關心這次的烤肉,且在群組質問為什麼媽媽都沒有協助意願,這時媽媽回: 請問有甚麼可以協助的嗎?  爸爸回: 謝謝你遲來的關心,請你準備當天要用的魷魚水果等。

這時在大家的心中已種下一顆不開心的果實,但仍是沒有人阻止這件事情或是表明不願意做這件事情。

烤肉當天一大早,友人家全體動員(爸、媽、友人、友人妹、友人弟),媽媽準備熟食水果,小孩及爸爸準備環境(打桌、架烤肉架、整理環境、買冰塊、準備飲料啤酒等),到了晚上,親朋好友一個 個到達會場參加這次的活動,大家開開心心的聊天、喝酒、烤肉(這個當然是小孩子烤),結束後,大家開開心心拍拍屁股走人,而這些有的沒的東西,當然是主辦人要處理,想當然爾是這一家人要整理,但由於大家都吃飽飽又喝酒,所以簡單收拾便休息了,隔天再繼續努力囉!!

隔天友人一大早跟著全家一起出去吃了早餐,回家的路途上,他約家人一起去運動,友人妹已有約,友人弟表示不想出去,他就不斷的鬧他弟,並要求他弟第一同出門,當下有人想插斷,一旁的爸爸卻說: 為什麼要阻止他們呢?我喜歡看他們這樣,一家人這樣感覺很好啊! 回家得路途就這在這樣吵吵鬧鬧的狀態下渡過了,結論也只有媽媽願意跟他一起去運動。看似歡樂的時間總是短暫,回到家必須面對的就是整理家裡,這時友人又開始泛懶,不願意做這些事,敷衍用了一點點就躲起來,之後他爸就不斷地在碎念,到後來越講越生氣,當一發現有人直接跑回房間換衣服要去運動,整個火在燒得大聲說話: 媽媽在哪裡?不準他們去運動,家裡的事情不幫忙,運甚麼動,都不準出去!!!

這時友人剛好出現準備出門,爸爸很生氣的一直罵,嘴裡大聲地朗朗不準出門;此時友人的情緒也到了一個點,整個大聲地互嗆。到後來就衝上前,左手勾著他爸爸的脖子,右手高舉的拳頭,並且大聲的吼叫,當然被即時的拉開,但仍是嘴裡罵著: 你很自私,大家都因為你這樣,整個家都陪葬。兩個人隔空叫囂著,只剩弟弟茫然地卡在中央,跟聞聲而來的媽媽。

看著友人的家庭如此的變化,常常內心在反省及思考該如何去解決這樣的家庭矛盾。

跟友人討論過,為什麼不在一開始就表明自己不喜歡這樣的活動,或是一開始就想辦法說服他爸不要舉辦這類型的活動,我明白這一定有困難度,但是如可以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案,我相信他爸爸不會拒絕的,例如請專業的烤肉團隊來家裡幫忙烤肉,不用自己烤,大家就已聚會為目標聊天喝酒,我想相對結束後還要收烤爐刷洗地板等方式輕鬆很多,或是辦個像buffet的方式,應該在事前想辦法說服他爸,而不是在還沒開始就說拒絕一切的溝通,而導致之後更大的爭吵。雖然這當然這還包括家庭其他成員的配合程度,但是要達到甚麼不是就該努力去達成嗎?不然事後的抱怨有甚麼意義呢?

明白說的簡單做的困難,就像我的原生家庭一樣,雖然我們家不曾有爸媽要求子女該為他們做甚麼,但相對的我們家的家庭互動情形就沒有那麼的頻繁,所幸我有兩個體貼的姐姐,總是不斷的努力在維持我們的家庭,時不時地回家,並讓我爸媽感到不孤單。不然我想我們家也會沒有家的感覺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家庭關係緊張 父權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net W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